狗狗得败血症的原因?
引起犬感染真菌和细菌等病原体而发生全身性感染的病症,称为细菌感染症或细菌性感染病,简称菌血症(bacterial septicemia)。 细菌侵入血液后,可随血流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各部位的感染病变;也可在血液中大量生长繁殖,并成为体内主要致病因素而引起严重的急性全身性疾病,称化脓性感染症(pyogenic inflammation)、败血症(sepsis)。 临床上常把两者合起来称呼为菌血症─败血症。
一、病原与发病机制 1.病原 细菌是引起败血症的主要病因。革兰氏阳性球菌最为常见,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属及铜绿假单胞菌等也占重要地位。此外还有链球菌、棒状杆菌属、奈瑟氏菌属、嗜血流感杆菌、厌氧性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等少数革兰氏阴性杆菌亦可使机体发生败血症。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和原虫等病原体也能引起动物败血症,但较为少见。
2.发病机理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能将入侵的细菌排出体外或被吞噬消灭,不会引起败血症。但在机体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细菌即能在体内迅速散播,引起败血症。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1.急性败血症 当病菌进入血液循环中数量较多且能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及外毒素时,可引起急性败血症。患畜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增数,脉搏细弱,结膜发绀;有的病畜可见有呕吐、腹泻;末梢循环不良,皮肤发红,粘膜发绀,有时出现神经症状。
2.慢性败血症 一般发生于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由少量细菌在体内定居并持续繁殖,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能表现出临床症状。
三、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不难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除结合临床症状外,还应进行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与分类计数通常呈轻度增高,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较少见。
2.细菌培养和血清学试验 采集新鲜血液培养分离细菌,是目前最可靠的鉴别方法之一。但败血症病程较短,一般在5天以内,因此,应在3天内采集血液做微生物学检查才有意义。同时应作血清学检查,以便确定致病菌的种类,对指导用药有一定的帮助。
四、治疗 由于病原种类繁多、毒力强弱不同以及机体抵抗力的差异等原因,临床治疗相当困难。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1.抗菌药物治疗 对多数病例来说,抗菌药物的选择应与细菌培养结果相符,常用头孢噻呋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泰乐菌素等。
2.支持疗法 维持体液平衡,适当补充维生素和氨基酸制剂。
3.强心、利尿,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4.对症治疗 有呕吐者给予止吐剂,腹泻者可用止泻药。高热者可肌内注射柴胡注射液,物理降温或用解热镇痛药。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而又危险的疾病,病死率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定期检测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争取早日控制继发的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