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狗狗要绝育?
这个问题我一开始也有些疑惑,毕竟作为从2013年开始养狗的人来说,当初给自己家大狗做母犬绝育手术时,也是经过了不少的思想斗争的; 先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吧! 为什么要做绝育? 首先排除对宠物自身造成的影响(发育、生育能力等)不说,重点来说说对犬主人的影响:
一是减少走失概率。 对于大型犬来说,尤其爱犬刚来到新环境还不熟悉时,公犬有领地意识,会自行寻找出逃路径,而母犬则一般会待在犬主人身边;
二是减少意外怀孕的可能从而避免流产带来的伤害。 对于流浪动物来说,流浪母犬怀不上宝宝的风险也要远远小于流浪公犬,这也是目前普遍提倡给流浪动物做绝育手术的原因之一;
三是对老年犬来说,可以避免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延长寿命。 四是从经济角度来说,公犬的绝育费用要比母犬的低不少。 哪些情况下不宜进行绝育? 有明显的泌尿道或是生殖器感染情况时应暂缓手术,积极治疗后再行评估;
年龄过小(未成年)或过大(成熟后)的犬只也不宜做绝育,易对健康造成影响;孕期母犬也应避免绝育,防止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体质虚弱、体重超标(肥胖)、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正在发作阶段的急性病犬也不宜绝育。 做了绝育后会有什么变化?
公犬: 不再通过闻味辨认雌性犬是否有发情症状,活动量会有所增加,性格可能会变得更暴躁;
母犬: 不再通过发情的症状来吸引公犬,生理需求得不到发泄可能引起情绪烦躁,性格改变,并且还会在体表出现毛发颜色变浅,体型变样(腰粗、臀宽)的情况。
一、控制流浪犬的来源,提高宠物狗的性情品质。
一只未做绝育的母狗一年可繁殖两窝,一窝平均有5-6只小狗,按此速度,一年之后,这6只狗就会变成24只,两年之后将是96只,三年之后就是384只狗。而每年都有70%的幼犬因无人收养而流落街头成为流浪犬,或是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退养成为流浪犬。超多的流浪犬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市容,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如偷吃人们的食物,传播各种疾病,威胁人们尤其是孩子的生命安全。
如果狗狗做绝育之后,它将不能再进行繁殖,这样就能从源头杜绝流浪犬的产生,同时也可提高宠物狗的性情品质,使其更好的适应居家生活。
二、防止公狗游街惹是生非
一只未做绝育的公狗体内性激素分泌十分充足,且充满着强大的繁殖能力,所以,它总会不自觉的游走于各种公共场合、小区寻找发情母狗,并留下气味标记,如墙上、柱子上、门上等都会留下尿渍,有的甚至见到母狗就会失控的打架。这不仅会让养狗主人头疼,也会给其它的人和动物的正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三、预防各种妇科疾病和犬前列腺疾病
没有做绝育的母狗,如果反复的发情而得不到公狗的交配,子宫就容易充血导致发炎甚至发生子宫蓄脓。且母狗每反复完成一次发情过程,其子宫内膜就增厚一次,多次反复发情,容易导致子宫内膜结蹄组织增生即子宫肥大症,进一步发展将变成子宫肿瘤,最终导致子宫的严重病变,从而给母狗造成极大痛苦,甚至威胁母狗的生命。
做绝育手术后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且可预防乳腺癌的发生。而公狗做绝育可防止前列腺肥大、炎症和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