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如何养草鱼?
1、温度 草鱼的适宜生长水温是25-30℃,当水温高于38℃或低于15℃时,其食欲明显减弱,当水温高于42℃或低于6℃时,其饥饿3-5天也毫无怨言; 当水温升高至30℃以上时,草鱼摄食旺盛、生长迅速、代谢强烈,鱼体组织器官功能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相反,在水温低于15℃以下时,其摄食量大幅降低,活动范围缩小,常浮于水面晒太阳以利取暖,此时若进行人工投喂,其吞咽速度缓慢且很不充分,食物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延长,对营养的吸收效果较差,甚至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水病等情况。在人工养殖过程中要做到适时投饲,少给勤添,保持池内有一定量的饵料,以利于草鱼快速生长。
2、底质与水质 在自然水域中,水草经过阳光照射进行光合作用,一方面直接提供给鱼类可供消化的营养物,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水体中溶解的氧气合成并释放出来,以满足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需要。另外,水草还能吸收水中过多的游离碳氢化合物,起到净化水源的作用。在养鱼的过程中要合理种植水草,保证充足的光照,同时要注意及时打捞和清理水草,以防止其腐烂后造成底质恶化和水体污染。 还需要注意保持水质稳定,避免突然改变水质(如突然换水、停水),以防草鱼应激反应,出现浮头、染病情况。
3、饲料 饲养草鱼的关键是掌握好投喂技术,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定”原则即:定时——每天投喂2次,上午7-9时,下午5—7时;定点——在固定的地方投饵,便于观察吃料情况和清理残饵;定质——投饵品种应优质化,要求新鲜、营养全面、适口;定量——按草鱼的规格、体量确定投饵量,一般控制在5%左右。
夏秋季草鱼生长速度较快,但夏秋季也是病虫害高发季节,因此,这一阶段的养殖管理需要注意的方面比较多。
一、创造良好的水质环境。草鱼喜欢生活在草多、水清、池塘底质松软、水草繁盛的水域中,因此,养好草鱼,首先要创造适宜草鱼生活的环境条件,给池塘配制水花生或水葫芦等漂浮性水生植物。水草除了能够美化水体之外,还是草鱼十分喜欢摄食的天然饲料。水体中配置水草还能够起到遮阴、降温作用,为草鱼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还能够吸收池水中大量的有机碎屑,减少池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抑制有害细菌和病菌的滋生。其次,要保持优良的水质条件。水质以活、爽为主,当水质老化时,应彻底换掉老水,注人鲜水。
二、科学掌握饲喂量。在饲喂青饲料时,每次必须让草鱼食至“八成饱”就将食料收起,下一餐继续饲喂,以免青饲料浪费。由于青饲料不容易腐败变质,因此不要一次性饲喂得过饱。夏秋季节当水温逐渐升高,青草开始枯萎干黄而没有适口的青饲料时,必须适当喂些米糠、麦麸、玉米、饼类等精饲料,精饲料一般占体重的1%左右为宜。同时,还必须在草鱼食场泼洒“鱼得乐”、绿水消等,以杀灭草鱼体表寄生虫和预防烂鳃病等,经常在草鱼吃草的地方泼洒生石灰水,保持草根处水清无污染。
三、采用以菌治菌的方法培水解毒。主要在养殖过程中每隔15~20天使用一次EM原菌、微生物活化菌或乳酸菌等直接施入水体和投喂饵料中。可起到调节草鱼肠道微生物平衡,促进草鱼生长,增强免疫力,同时还能保持水质菌相平衡,减少病害滋生,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
四、加强疾病防治。草鱼疾病中最为突出的是出血病及肠道系统的顽固细菌性疾病。草鱼出血病常规消毒方法难以达到预防效果,必须选用高效、快速的消毒剂浸泡1~2分钟。肠道细菌性疾病,采用常规内服方法很难达到预防和治疗效果。可采用“诱——释——排”的治疗方法,通过专用诱剂将药物诱食进入肠道,在肠道内使肠道黏膜形成保护膜,抑杀致病菌,当病变组织和死亡菌体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再使用特种导泻剂,一次将病变组织和死亡菌体排出体外。